产品展示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推动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25年5月6日,部市共建北京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会议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强调,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加快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持续扩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一马当先的优势,围绕未来产业建立长期投入机制,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大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加强区域创新资源统筹,推动“三城一区”联动发展、错位发展,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更看重企业梯队建设,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培育更多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统筹推进教育科学技术人才一体发展,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健全引才用才机制,完善科学技术评价体系,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和良好氛围。
分析认为,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提出推动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背景和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密切相关:
(一)当前中国正处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北京作为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中心,高校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顶尖人才,能够为AI、量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提供智力支持,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
(二)例如,北京集中了全国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如集成电路、新能源等学科布局),可加速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一)中国产业体系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传统学科设置可能滞后于新兴起的产业发展需求(如数字经济、碳中和等领域)。北京作为经济高地和国际交往中心,需通过学科调整培养符合未来产业需求的人才,支撑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
(二)例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等区域对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人才需求迫切,高校需与企业联动调整培养方向。
(一)当前部分高校存在专业重复设置、培养模式同质化问题,导致一些领域人才过剩(如传统文科、基础理科),而新兴产业人才供给不足。优化专业设置可提升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缓解“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现象。
(二)北京高校毕业生规模庞大(2023年约28.5万人),通过动态调整学科结构(如增设数字化的经济、智慧城市管理等交叉学科),可提升就业质量和服务地方能力。
(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通过政策吸引顶尖人才(如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欧盟“地平线计划”)。北京需通过本土培养拔尖人才(如基础学科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减少对外依赖,同时增强对国际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二)例如,北京推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支持北航、北理工等“双一流”高校),对标国际标准改革培养模式(如本硕博贯通培养、导师制等)。
(一)这一举措是对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政策的落地响应,也是北京市建设“国际一流教育高地”的具体实践。通过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构建适应未来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例如,北京已启动“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开设定制化课程,强化实践创新能力。
(一)北京拥有92所普通高校(其中34所为“双一流”),但部分学科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分散问题。通过统筹优化(如跨校学科集群建设、共享实验平台),可避免低效竞争,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
(二)典型案例包括北京推动沙河、良乡大学城学科协同,以及中关村科学城科教融合创新联合体建设。
(一)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淘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增设智能科学、数据科学、碳中和等前沿领域。
(二)跨学科培养模式:推广“书院制”“导师制”,打破学科壁垒(如“人工智能+医学”“金融科技+法律”复合型培养)。
(三)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校与中关村、怀柔科学城等创新平台对接,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四)国际竞争力提升:通过“卓博计划”等选拔顶尖学生,支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科学家。
因此,尹力提出推动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一计划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北京巩固教育高地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未来或将通过试点经验辐射全国高等教育改革。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化的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教育培训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全国高校AI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化的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化的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化的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化的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化的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说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Model Y L细节曝光!全独立6座+下沉设计,会有2000TOPS算力吗?
贵州茅台酒新品8月8日上市:限量25568瓶,或定价7000元/瓶,每一瓶均印有专属身份编码
核多就一定更强吗!锐龙5 8600G VS. 酷睿i5-14500性能对比:谁才是更优秀的商用机处理器
AMD下一代 AM6 插槽被曝将增加至约 2100个针脚,兼容 AM5 散热器